昨儿个刷朋友圈看见戏曲圈的老张发了条状态,配图是一件绣得花里胡哨的戏服,标题就仨字儿——“貂蝉遇见胡璇”。我这心里咯噔一下,这名字听着像把唐朝西域舞跟三国美人硬凑一锅炖!赶紧私聊问他:“老张,这玩意儿靠谱不?别是噱头?”
老张直接给我甩了个地址:“你自己试!后台刚到的样衣。”我一瞅定位,好家伙,城东戏服厂,顶着大太阳骑了四十分钟电驴才到。一进门,老张正拎着件水袖跟人比划,看见我就把那“貂蝉遇见胡璇”塞我怀里:“摸着料子说话!”
一、上手扒拉细节
拆开防尘袋就听见“沙沙”响,嚯!这料子居然掺了细银丝,灯光底下跟撒了层碎钻似的。老张在旁边嘚瑟:“轻?三层真丝绡压的,比传统旦角服薄一半!”我拎着衣领抖了抖,确实跟拎片云似的。关键那刺绣绝了——胸前牡丹是立体绒线绣的,手指头摸上去软乎乎有起伏,袖口胡璇纹样却用扁金线勾边,硬挺挺地支棱着。旁边缝纫大姐插嘴:“光这牡丹就绣废了五件,线头打结就得拆!”
最玄乎在裙摆。老张让我站旋转台上,哗一甩裙角——好嘛里层孔雀蓝绡纱“唰”地翻出来,外层银纱却纹丝不动!我转了三圈差点晃吐,绣花愣是没缠腿。裁缝王师傅叼着烟笑:“底下压了十八道暗褶,转起来跟弹簧似的!”
二、行家挑刺现场
正摸着料子咂嘴,京剧院的刘老板推门进来了。这老头出了名儿爱挑刺,上手就掏放大镜怼着绣花瞧,嘴里还念叨:“机绣的?这针脚……”看了半分钟突然噤声,扭头问老张:“手绣的?走线这么密?”老张嘿嘿一笑,从样衣内衬抽出张单子——好家伙!三个绣娘的名字工工整整签在上面,人均工时二百多小时。
刘老板还不死心,非让我套上走两步。刚抬腿他就喊停:“腰封位置不对!貂蝉是斜衿束腰!”结果一翻内衬,好嘛腰封藏着两组暗扣,能调三种高度。我按他说的往右挪了一寸,老头立马拍大腿:“哎对喽!这设计有点东西!”
三、圈里人总结的香
折腾一下午,仨人蹲戏服厂门口啃西瓜。刘老板抹着嘴“你们年轻人总嫌传统戏服笨重,这件倒是戳中几个痛点!”
我把他俩的话掰碎了记本子上:- 轻!真丝压绡比缎子轻三成,武戏演员翻跟斗能少喘两口
- 透!里外四层纱还能看清腿形,转圈时飘得跟仙女下凡似的
- 藏!暗褶暗扣藏在花样里,一套衣服能调出三种朝代范儿
- 扛!银丝掺进料子,洗衣机滚了十次都没起球(老张自爆测试黑历史)
临走时老张突然喊住我:“下周省剧团汇演,要不要来后台看实穿效果?”我电驴钥匙都插上了,硬是刹住车:“必须来!我倒要看看貂蝉跳胡旋舞能不能掀翻场子!”结果刚到家,老张微信追过来:“记得带相机!刘老板刚订了二十套,说新版《丝路貂蝉》就指着这衣服撑门面!”
今儿个大中午扛着相机往剧院跑,半道儿子非要跟。路过奶茶店这小祖宗闹着要喝,排队时橱窗反光吓我一跳——斜对面裁缝店模特身上挂着件大红牡丹水袖裙,胸口赫然缝着“貂蝉胡旋舞”五个亮片大字!儿子拽我袖子喊:“妈妈!一样的裙子便宜一半!”气得我差点把奶茶扣他头上——正版三万八的样衣,能跟698的贴牌货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