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晒成人干才琢磨明白的事儿
上礼拜家里老头子急吼吼打电话,说村里一千多亩稻子熟透了,眼瞅着要下雨,请了四台收割机都堵在乡道上干着急。我放下手里图纸就开车往老家赶,刚进镇子头皮就发麻:运谷子的皮卡、拉收割机的拖车、收秸秆的三轮车全挤在双车道的路上,喇叭声吵得耳朵嗡嗡响。我顶着大太阳在田埂上蹲了俩小时,眼睁睁看着收割机师傅叼着烟发微信,谷子袋堆在泥地里越摞越高。
晚上回城连饭都吃不下,抓着手机翻来覆去查地图软件。突然瞄见高德底下藏着个货车导航功能——平时开小车根本没注意过这玩意儿。点进去一看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这玩意儿居然能避开限高杆和搓板路!赶紧扒了两口冷饭开始鼓捣。
第一步先把烂路封死:在"路线偏好"里勾上"不走陡坡"和"避开货车限行"。手指头在屏幕上狠狠戳着,把去年刮掉收割机顶棚的限高杆位置全标成禁行点。想起三叔家收割机底盘被石头刮得漏油,顺手把几条坑洼村道也拖进黑名单。
第二步串起碎芝麻田:村里稻田跟打补丁似的东一块西一块。把四个收割点经纬度输进去后,发现软件自动把路线拧成了麻花。来回拖拽了七八次,总算让收割顺序变成从东向西一条龙:赵家塘的30亩→河湾田的25亩→山脚梯田群→收村西头百亩大田。光调这个顺序就省出俩小时,收割机不用来回掉头吃尾气了。
最绝的是发车时间算计:第二天五点爬起来模拟路线,发现上午八点出发必定卡在镇小学门口。干脆重新排班:头两台收割机六点天蒙蒙亮就进田,第三台九点错峰出发,第四台专门等十点半学生上课铃响过再动身。导航上那段代表拥堵的姨妈红果然消失了。
真正用起来那天我嗓子都喊哑了:举着充电宝在晒谷场当总调度,车队微信群叮咚响个不停:"已过母猪潭桥洞""三号车绕开限高杆了"。最明显是山脚老吴家那五百袋谷子,去年运到半夜一点,这回下午三点半就堆满了粮仓。几个老把式叼着烟蹲在谷堆旁啧啧称奇:"城里后生摆弄手机,比咱们赶二十年牛车还管用咧!"
血泪教训塞你兜里
- 收割点千万别偷懒写地址:村里哪有正经门牌!我蹲田埂上开GPS测出来的坐标,比搜"张三家稻田"准十条街
- 限行时间手输比勾选靠谱:光勾"学校周边"没用,得具体圈出中心小学的限行时段7:00-8:30
- 每两小时手动刷新路况:晌午那段路突然塌方,地图过了四十分钟才变红,害得三号车多绕三里地
现在村里老少爷们儿见我就递烟,手机壳后面都贴着写导航步骤的小纸条。说真的,晒脱皮的三天比坐十年办公室都值——毕竟方向盘后头那群人,可是实打实少踩两脚刹车多收两车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