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上将泰勒怎么成名?(关键战役与海军策略揭秘!)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上礼拜我家小子历史课作业卡壳了,指着书本问我“这个泰勒将军为啥这么牛”,直接给我问懵了。咱哪懂这个?嘴上糊弄他说“打仗厉害呗”,心里可较上劲了。

一头扎进故纸堆

当天晚上我就跟魔怔似的,翻箱倒柜找资料。开头跑偏得厉害——搜“泰坦尼克海军名将”愣是出来个沉船纪录片,气得我直拍键盘。后来急中生智把儿子课本封面拍下来搜图,才逮着“伊利亚大海战”这个关键词。

好家伙,这一查直接干到凌晨三点。浏览器开了二十多个标签页,从维基百科到生锈的军事论坛翻个遍。最绝的是在某本电子书角落扒拉出段发霉记录,说这老兄当年指挥的舰队就剩三条破船还能漂,敌军可是黑压压一片开过来。

熬到鸡叫才捋清脉络:
  • 1. 先派侦察小船装渔民,把敌舰布防摸得门儿清
  • 2. 半夜两点全员突袭,专挑浪头砸向敌船的时候开炮
  • 3. 主力舰队卡在月亮岛背面,等敌军追过来直接关门打狗

拿筷子当舰队实操

看完资料手痒得不行,第二天早饭时直接拿儿子的积木开搞。蓝队积木当泰勒舰队,白芸豆当敌军,酱油瓶子就是月亮岛。老婆骂我糟蹋粮食,我梗着脖子说“这叫战局推演!”

结果真推演起来啪啪打脸——蓝积木刚冲出去,白芸豆还没挪位就被筷子戳翻了。这才发现史书没写清楚的关键:人家突袭前把船帆全换成深灰色帆布,大晚上跟幽灵似的飘过去,离敌舰两百米都发现不了。

折腾大半天突然开窍:重点根本不是船多船少!泰勒老贼把六艘船分成三组,专门卡在三个海流交汇口。敌军想包抄就撞暗礁,想撤退又被湍流卷着走。这招太毒了,气得我把两颗芸豆碾得稀碎。

茅塞顿开的瞬间

礼拜三蹲厕所刷手机时突然顿悟——这不就跟小区广场舞抢地盘一个道理嘛王大妈她们为啥永远占着东角凉亭?人家掐准了六点半保洁刚洒完水,七点整夕阳直射对面篮球架。其他队伍要么踩水滑跤,要么被阳光晃得睁不开眼。

泰勒这老狐狸更绝:故意留着敌军侧翼不围死,等对方司令官想从月亮岛背面溜号时,突然亮出藏了三小时的王牌战舰。“咔嚓”一声——史书记载这招叫“钢钳断尾”,后来军事学院都拿这当反面教材:溃败时千万别往有遮挡物的地方钻。

这回折腾明白两件事:
  • 1. 成名战关键根本不是正面硬刚
  • 2. 把敌军心理算得比炮弹轨迹还准

至于为什么选伊利亚?后来偶然翻到18世纪潮汐表才笑出声——那天刚好是大潮退得最快的日子,敌舰逃跑时连搁浅带触礁,根本不用泰勒动手。你说说,这老家伙怕不是把农历都算准了。

昨儿把研究成果跟儿子显摆,小子听得两眼放光。结果今早他班主任打电话来,说孩子作文写《论广场舞与海战的战略共性》,教导主任让去办公室喝茶。嗨!这破实践还搭进去两斤车厘子——不给老师送礼这事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