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早上蹲马桶刷抖音,看见个秦淮河直播,满屏弹幕都在刷“商女不知亡国恨”,我顺手就点开评论区想看看网友咋说的。
好家伙,热评第一张口就来:“这说的肯定是宋朝!靖康耻嘛” 底下还一堆人点赞。我捧着手机直摇头——这帮孩子历史怕是体育老师教的。可再往下翻,有人说南明,有人说晚唐,最离谱的还有人扯到三国去,看得我早饭差点噎着。
我自己也吃不准。只记得杜牧这诗叫《泊秦淮》,朝代还真没深究过。顺手打开百科查“商女不知亡国恨”,结果就给我个唐代创作背景,具体亡的啥国屁都没提。我这倔劲儿上来了,光脚跳下床就往书房跑,书架顶上那套落灰的《唐诗鉴赏辞典》硬是被我拽了下来。
翻书翻到怀疑人生
哗翻了二十多分钟,所有提到这诗的书就跟商量好似的,全在复读“借古讽今”“忧国忧民”这种车轱辘话。气得我啪地把书拍桌上,烟灰缸都震得跳了一下。
正烦躁着,大学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突然从书架缝里滑出来砸我脚上。疼得龇牙咧嘴时突然福至心灵:杜牧是晚唐人,他诗里“亡国”总不可能是说自己还没亡的唐朝?那只能是前朝旧事了!
思路一打开,马上把隋唐宋全筛了遍。隋朝短命鬼没这典故,宋朝他压根没活到。正掰着指头算年份,老婆在厨房吼了一嗓子:“陈叔宝的鸡汤炖好了没?” 我脑子里“叮”一声亮了个灯泡——陈叔宝!那个在敌军压境时还让妃子坐腿上写诗的陈后主!
图书馆挖出硬货
下午顶着大太阳冲去市图书馆,直奔古籍区。管理大爷看我急吼吼的样子,边找钥匙边嘀咕:“《建康实录》这冷门书,十年都没人碰过喽…” 书页脆得跟苏打饼干似的,我哈着气才敢翻。看到“祯明三年”那段记载时,汗毛都竖起来了:
- 隋朝大军都渡过长江了,陈后主还在宫里开派对
- 前线急报被太监扣下,理由是“别扫陛下雅兴”
- 城破时君臣全躲井里,被隋军用箩筐捞上来
最绝的是书缝里夹着民国学者批注:“商女实指张丽华”,就那个在亡国夜还在唱《玉树后庭花》的宠妃!我赶紧摸出手机想拍下来,结果没电了。急得抓耳挠腮那会儿,管理员大爷甩过来半截铅笔头:“年轻人,学会用纸笔!”
鸡鸣寺前的顿悟
回家路上特意绕去鸡鸣寺。站在当年陈朝宫门遗址前,看着游客们嘻嘻哈哈自拍,电线杆上贴着“夜游秦淮优惠券”,突然就懂了杜牧那句的杀伤力。隔着一千多年烟雨,诗人看见的怕也是这般景象——城头换了新旗,河边照旧莺歌燕舞。
到家摸黑把笔记腾到电脑上,发现知乎早就有人考据得明明白白。合着我折腾一整天,结论就八个字:晚唐写南朝,骂的是陈国。可转念一想,要是没这通折腾,我哪知道隋军破城那晚井里捞出三个人?哪晓得张丽华被斩于青溪?
检查错字时,老婆突然探头:“你考证这个能涨工资?” 给我问愣了。转头看见书桌边撕下的日历,才想起职称论文截止日期早过了。得,这下真成“隔江犹唱后庭花”——亡的是我的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