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端代表什么这些传统要了解

起念头的早上

早起刷手机,看见日历标着端午节,心里就琢磨开了:“端”字到底是啥意思?跟粽子、龙舟搭得上吗?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收不住,干脆决定刨根问底,把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捣鼓明白。

翻书查资料的乱麻

头一个奔电脑去搜,输入“端午节的端是啥意思”,跳出来的玩意儿简直五花八门:有说“端”就是开头的意思,老古书上讲“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意思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翻着翻着,又看见一堆讲屈原投江的,说老百姓划船捞他、往河里扔粽子喂鱼。正看得入神,突然弹窗蹦出一条:“苏州人过端午纪念的根本不是屈原!”我手一哆嗦,鼠标差点扔了。

  • 搜出犄角旮旯的资料:苏州那边认的是伍子胥,也是个抱屈投江的主儿;
  • 还有些地方扯上孝女曹娥;
  • 更邪乎的是讲五月这整个月都“毒”,五月初五更是“恶日”。

看得我脑子嗡嗡响,这过节的日子,咋跟打仗似的又是祭祀又是驱邪!

动手找老物件

扔下键盘,想起家里好像还有去年剩下的粽子叶。在厨房柜子里扒拉半天,真翻出一小捆干巴巴的箬叶和一卷五彩线。又翻出艾草包,凑合当“材料”。想当年,我老妈最爱在门栓上挂艾草和菖蒲,说那味儿能熏跑病气。摸着干艾草的梗子,心里有点懊恼以前没好好问过她为啥这么干。

笨手包粽子现场

中午越想越不甘心,揪着干箬叶泡水里发软。照着网上视频学包粽子,结果米装多了漏,叶子裹紧了又散架,弄了一桌子湿糯米。搞出一个四不像的“三角块”,系绳子时差点把粽子勒成两半。忽然想起资料里提过,“粽”跟“中”谐音,古人科举前吃枣粽图个吉利,我这蹩脚粽子煮出来,别说中状元了,能成型就不错!

拉上孩子拴彩绳

快傍晚,娃回来了。我赶紧拉住他手腕,拽出皱巴巴的五彩线缠上去。孩子一边躲一边乐:“老爸你又搞啥迷信?”手上笨拙地打个结,嘴里嘟囔:“五色线保平安的!老祖宗传的,青红白黑黄代表五个吉利方位。”孩子晃着手看那歪扭的彩色线圈,一脸怀疑。得,这文化传承比包粽子还难搞

蹲门口挂艾草

掏出一把干艾草,搬个小板凳蹲门口,踮脚挂在防盗门的旧挂钩上。风一吹,那叶子窸窣响,淡淡药草味儿散开。想起某本书里写古人挂艾是“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说白了,不就是老祖宗怕夏天闹病闹虫子么!现在城里哪有什么毒虫,但那一缕若有若无的草药香飘进屋里,莫名觉得心里踏实了点

咂摸完的滋味

折腾一天累够呛。回头看看门头艾草蔫蔫巴巴,厨房里四不像的粽子在锅里翻腾,孩子手腕上彩色线快要散开——啥传统都没复刻成功。但心里总算明白了点:“端”就是开头,是热天的开始,是古人忙着防病防虫防倒霉的时刻。划龙舟、塞粽子、挂艾草,样样都像是冲着“邪乎劲儿”去的。现在过端午就剩吃粽子了,那些辟邪的、祭祀的心思早被蒸锅热气冲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