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新闻瞅见老家文水县那场讲座,手贱点进去一看,嚯!有个叫梁秀嶷的大佬花了整整六年练毛笔字、学国画,又憋了三年多硬是把《清明上河图》临摹出来了!我这好奇心蹭蹭往上冒——不就一幅画吗,至于这么折腾?
一、开始瞎琢磨
大清早就翻箱倒柜找资料,第一件事先确认朝代。好家伙,故宫博物院的官网明明白白写着:北宋张择端画的真迹!再查尺寸更吓一跳:5米多长的破布,宽就巴掌大点(24.8厘米×528.7厘米)。想起课本上总说画的是汴京清明节盛况,可一翻学术论文懵了——有学者非说画的是秋天!证据是画里水果摊有新鲜上市的西瓜,还有人光膀子推车。我蹲电脑前抠半天细节图:柳树嫩芽到底是新绿还是枯黄?卖纸钱的铺子究竟是不是清明祭祀专用?整得我脑壳疼。
二、动手瞎研究
翻到数据更离谱:画里密密麻麻塞了1600多号人,96头牲口,还有170多棵树!立马把手机图放大看:扛货的、遛弯的、算命的、斗殴的……汴河上光货船就有28艘,连驴拉车转弯时屁股扭的角度都画活了。试着用笔模仿人物动态,才勾两笔就开始骂娘——船工绷紧的胳膊肌肉线条根本描不像!气得我往沙发一瘫:张择端这货怕不是个微雕大师转行?
三、掉进版本坑
琢磨到半夜刷到冷知识:这画居然有高仿货!比如辽宁博物馆藏的明代仇英版,整得跟原版差不多长,可人家色彩艳丽多了。最绝的是清院本,网上有人贴出教材插图翻车现场——历史课本上印着清代版的廊桥冒充宋代原版!我赶紧翻出宋元明三版扫图对比:宋代木桥结构粗糙但真实,明代石桥棱角分明,清代廊桥直接裹成花轿!突然理解为啥梁大佬要死磕复原原版了——这玩意儿年代越久越金贵!
四、自己瞎折腾
手痒买了卷仿古绢布开搞。先是铺线稿:光画完虹桥就耗了三晚上——层叠的木头支架歪了重画五遍。画人物更崩溃:3毫米大的脸要用0.3mm勾线笔点出表情!干脆摆烂:把八百多号人缩水画成火柴棍,拉车的驴干脆涂成黑煤球。等裱完自己那鬼画符,再看故宫官网高清图——人家连船帆麻绳毛边都清清楚楚!当场给张择端大佬跪了:您这哪是画画,简直是给汴京城拍监控录像!
折腾完总算明白了:张择端这北宋老哥才是顶级纪实大师。他用5米绢布复活了汴京的呼吸,连小贩的秤杆、船夫的汗珠子都成了历史密码。梁大佬那种六年练字三年临摹的狠活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撑下来的——毕竟这幅画要抗住的,是一千年时光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