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专业术语使用通俗词汇

今天想和大家唠唠我是怎么搞这个避免用高深词的活儿的。本来就是个念头,突然发现平时写东西总爱拽些大词儿,别人看得一头雾水,我就琢磨着试试看全用大白话说出来。

我是咋开始的

早上起床,泡杯茶坐电脑前,盯着屏幕发呆。往常写分享,我张嘴就是“术语化”,这词儿看着就难懂。这回我硬生生憋住,改成“用那些书里教的硬词儿”。心里犯嘀咕:这么干能行吗?但又想,反正就试一次呗。我就抓了本旧的笔记,里面密密麻麻都是专业话,比如“迭代开发”,我直接涂掉它,重新写上“一遍遍试验看看”;另一个词“优化流程”也被我换成“来回折腾看看咋弄快些”。一开始特别手生,写一句卡壳老半天,还得翻翻字典看普通词怎么说,感觉像推磨一样费劲。

搞的时候遇到啥破事

慢慢上道儿后,新麻烦又来了。我试着把一篇旧文章重写一遍,全是讲技术的玩意。换成简单说法后,读起来别扭死了。比如原来说“数据库迁移”,改成“把资料挪个地方”;再比如说“API接口”,改成“程序之间碰头的地儿”。写得我额头直冒汗,还嘀咕:这听上去太土了,会不会被笑话?结果发到群里,立马有朋友留言:“你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以前那套多好听!”弄得我一阵心慌。赶紧稳住神,想想为啥非得坚持。我打开手机找了一圈普通人唠嗑的例子,学着他们说话的调调,简单列了点儿我做的改动:

  • 原本说“高并发”,改成了“人多挤一起的时候”;
  • 原本说“架构设计”,改成了“东西怎么摆整齐的办法”;
  • 原本说“自动化测试”,改成了“让机器自个儿检查”。

折腾完这几步,我觉得顺溜了些。可每次写新东西,还得咬牙逼自己别拐回老路,像拿绳子捆住舌头一样难受。

是怎么搞成的

连着鼓捣了好几天,我憋出了一篇完整的分享。从头到尾只用买菜大妈也能懂的话,比如把“实践记录”说成“亲身干活的笔记”,“分享过程”改成“聊天说怎么一步步来”。发出去后,吓一跳:留言暴增,还有一堆人说“太谢谢了,终于看懂你在说啥”。我心里美滋滋的,这不白折腾!以前写的玩意儿没人理,这回变通俗了,反倒热热闹闹的。总结一下教训,就是:想让人家听懂,就得放下架子说大白话。这事教会了我,装高深真没啥用,还是接地气更吃香。下次写东西,肯定接着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