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今天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也没想到会被这么个问题绊住脚。当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个念头:“可乐,打小儿见的都是黢黑黢黑的,但它是生来就这模样吗?”越想越不对劲,干脆动手弄个明白。
一拍脑门的疑惑
就坐在电脑前发呆那会儿,刷到个帖子问“可乐最初啥色儿”,我第一反应,这不废话嘛黑色!但手指头都搁键盘上准备敲“黑”字儿了,又硬生生缩回来。不对头,按我这老钻牛角尖的性子,万一它真不是黑的?我这大话撂出去不是打脸嘛不行,得亲自验验。
上网瞎翻,翻出一头雾水
第一步肯定先找度娘、知乎一通乱搜。结果你猜怎么着?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深棕,有人说墨绿,更离谱的还有说透明的,活见鬼!翻了几页,各种说法打架,看得我眼都花了,愣是没个准信儿。那些资料看着也不像一手货,东抄西抄的。不行,这路子不靠谱。
老书堆里刨真相
一咬牙,想起压箱底的老家伙们了——书架角落那几本积灰的老版百科全书和饮料史的书。吭哧吭哧搬出来,纸都泛黄了。吹开灰,手指头沾着口水哗翻。重点盯可乐发明那会儿的记载。翻到讲1886年潘伯顿搞出那锅“糖浆”的地儿,眼睛都不敢眨。字里行间真藏着宝贝!好几本书白纸黑字写着,最早那批可乐,根本不是靠焦糖色素染的黑,人家就是透明带点绿的玩意儿!靠古柯叶、可乐果这些原材料的汁水本身带的颜色!我滴个乖乖,“深棕色液体”?压根儿没影子的事!书里的描述清清楚楚,透明的、浅绿色!这一下跟网上那些乱传的对不上号了。
动手!还原祖师爷那口锅
光看书总觉得隔层纱,心里痒痒。按古法自己熬一锅!照着资料上抠出来的原始配方(古柯叶那种玩意儿可不敢碰,换了安全原料意思意思):
- 泡一壶浓咖啡代替兴奋成分(别较真,意思到就行)。
- 切点柠檬皮、橙皮、酸橙皮——主要想取那点柑橘的清香和天然色素。
- 香草精
- 肉桂粉、肉豆蔻粉——找点香料味儿。
- 最关键的,可乐果提取液(网上买了瓶安全的食用级,据说有点效果)。
支上小锅,把这些零碎儿加水咕嘟咕嘟慢慢熬,水不敢放多。熬着熬着,那颜色就透出来了——一种说黄不黄说绿不绿的澄清液体,跟泡的浓绿茶汤似的,离“黑”十万八千里!凑近闻,那股子混合着柑橘和香料的、有点药味儿还有点酸唧唧的独特气味儿,还真有点那意思!我趁热往玻璃杯里倒了一杯,对着光一照,清清楚楚,透亮的琥珀绿,哪有一点儿黑!焦糖根本没往里搁。
焦糖咋就成了“常驻”
那后来怎么变得黑不溜秋了?接着翻我那堆老书。,明白了!可乐刚出世那会儿,销量不咋地,得靠人端着杯子一杯杯现兑。为了让颜色看着更像“正经饮料”(那会儿流行的根啤啥的都是深色),也为了卖相好看点(透明的看起来跟药水似的),更为了把不同批次调成一个色儿,厂家就开始往里搁焦糖色。这玩意儿一加,量少点还能看见点绿底子,使劲往里怼,可不就变得乌漆嘛黑,成了现在这模样嘛这焦糖色,根本不是原配,是后来硬塞进去的化妆师!
折腾完,这罐可乐喝着味儿都不一样了
看着桌上那杯“仿古可乐”,再瞅瞅旁边刚开的超市买的罐装可乐。这一对比,冲击力太大!谁能想到,风靡全球一百多年、黑得跟墨水似的玩意儿,最早居然是杯小清新的“草药茶”色?纯粹是被商业包装给整“黑化”了!这实践过程跟挖宝似的,从满脑子想到被网传忽悠,再到翻书考证,亲手还原,真像剥洋葱,一层层剥开看到核心。弄完这事儿,再喝可乐时满脑子都是它“祖师爷”那杯清澈见底的浅绿色药汤,这反差,绝了。省下了买可乐的钱,赚到了个大冷门知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