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书架发现本旧笔记,封皮上写着《风儿也倦了》,脑子里突然蹦出个问号——这文艺兮兮的句子到底打哪儿来的?没头没尾的怪挠心,干脆较个真查一查。
第一步犯傻就是硬搜全句。我直接掏出手机往搜索框里戳“风儿也倦了 只停留片刻”,好家伙,出来的全是些现代歌词、心情语录。下拉半天也没见个正经出处,倒是冒出不少“原创短句”的标签。心说不对,这味儿不太像今人造的。
接着试了拆字大法。把句子拆得稀碎:“风儿倦了 出处”、“停留片刻 古诗”、“倦风”挨个儿轮着搜。翻了十几页,要么是网友拼贴的假古诗,要么就是什么小说片段。最接近的是李商隐那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但“东风无力百花残”跟我要找的完全两码事。眼瞅着卡壳,顺手在豆瓣小组里发帖问,结果被人安利了“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差点气笑,这都哪儿跟哪儿!
憋着火转战古籍库。点开那个祖传电子书库,先筛“风”字头的诗句。从《诗经》一路翻到清诗,盯屏幕盯得眼发酸。突然在元曲里看见句“游丝困无力”,眼皮跳了跳——这感觉有点像!顺着点开注释,发现白朴《墙头马上》有个“玉人倦也”,关汉卿写“闲快活”的调调也撞了气氛。可翻遍整套《全元曲》,“停留片刻”四字硬是没影儿。
查目录查到脖子僵的时候,突然瞅见明代笔记《五杂俎》。里头有个小故事讲文人聚会,席间有人半醉念了句“清风懒缠柳,小憩即天涯”。书里特意记了句:时人笑其剽窃,然不知所本。我腾地坐直了——好家伙,这不就是“倦风停片刻”的白话版吗?
拍大腿开电脑验证。翻出《四库全书》电子版,把“清风懒缠柳”拆成单字查。《五杂俎》里只此一句,往前倒的宋刻本《酒边集》倒有类似说法:“风懒柳梢头,云歇半月舟”。再往上追到《全唐诗补编》,终于揪着个晚唐禅诗:“尘劳乍歇,倦风贪石榻”。好嘛合着从禅诗到元曲再到明人笔记,字字句句都在玩接力赛!
翻箱倒柜找出本发黄的《俗语源流考》,在犄角旮旯看见行小字:“近世所谓‘风倦稍驻’者,盖由禅门‘歇风’化出”。这下彻底串上了——搞了半天,那两行字是几百年来文人各种改编、捏合出来的混血儿,哪有什么独门祖宗!
这一通折腾下来,书桌堆得跟废品站似的,查完才发现:自己笔记本上那行字,根本就是当年从某本言情小说里抄的腰封文案!得,比风还容易累的人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