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书架突然瞅见本旧诗集,封皮都泛黄了。脑子里蹦出个题目叫《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句话熟得耳朵起茧,可愣是没想起来夸的谁。较上劲了,非得扒清楚不可。
开局全靠蒙
抓起手机就往搜索框怼“盛开一枝女儿花”。好家伙,弹出来满屏的诗词赏析,可正经提名字的没几个。手指头划拉得发烫,看见有人猜是李清照——不对,“千古第一才女”这名头比“女儿花”响亮多了,哪用这么含蓄的形容。
灵光一闪拍大腿烦躁得想摔手机那会儿,脑子里突然闪过个偏门名儿:贺双卿!这名字好像在哪本讲冷门诗人的书里见过。赶紧搜“贺双卿 女儿花”,页面一跳出来——《浣衣诗》!那句“看尽遍地女儿花”白纸黑字躺在那儿,对了!就是她!
刨根问底遭了罪
知道名字才刚开头。这贺双卿到底何方神圣?接着扒,发现清代乾隆年间的江苏丹阳人。看资料越看心越酸:嫁了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婆婆刻薄成天刁难她。洗衣烧饭干农活,诗全是干活间隙偷摸写的,用烧火棍蘸灶灰写树叶上。
- 邻居说看见她边砍柴边抹眼泪写诗
- 生病咳血还躲着婆婆作词
- 流传下来的手稿皱得像咸菜干
查着查着懵圈了——翻遍地方县志都没找着她家谱。原来是个农村妇女,压根没资格进族谱。那些流传的诗词还是靠村里书生当故事传,才被文人收录进诗集的。气得我直捶桌:这埋没得也太憋屈了!
柳暗花明啃古书
正愁资料太少,想起本讲清代女诗人的砖头书压箱底。灰头土脸爬凳子搬下来,抖开封面一层灰。翻到附录记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村里老人说贺双卿洗衣时会唱自编的山歌,“女儿花”是她形容田埂边的野花,乡亲们把这话传成了美名。
合上书心里头堵得慌。这“女儿花”哪是文绉绉的夸赞,分明是野地里挣扎开出的花。诗写的那么灵,人却苦得像黄连,靠洗衣烧饭间隙在树叶上划拉几笔。折腾大半天找出来这么个苦命才女,手机里存的那些精修诗集照片突然就刺眼了。
尾声是娃捣乱刚想把笔记整理上传,儿子一爪子拍翻水杯,资料页全泡汤了——得,这实践记录差点变“灾难现场”。手忙脚乱擦桌子那会儿突然乐了:贺双卿当年写诗被婆婆撞见撕叶子,我这被娃泼水毁稿子,敢情隔空来了个跨世纪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