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社交媒体,看到有人聊起跨国笔友这事,突然就想起小时候写信的日子,心里痒痒的。顺手就在搜索框里敲了几个关键词,结果就跳出来这个全球笔友网站的名字。我琢磨着,既然都叫“全球”了,到底靠不靠谱?得,亲自上手试试看!
第一步:摸到门边儿
打开这个网站的页面,第一眼感觉……有点年头了,界面设计说实话挺老派的,不算时髦,有点像十几年前论坛那种味儿。但奇怪的是,这种简单劲儿反而让我觉得挺踏实,没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乱飞。
上来就要注册,步骤倒不麻烦。邮箱、用户名、设密码,咔嚓几下完事。填写个人信息那块有点意思,比如问你写信用英文还是其他语言?想要什么笔友(朋友、恋爱、文化交换啥的)?能接受多大年纪的?对哪些国家感兴趣?我心想这还挺细,就勾了“朋友”、“文化交流”,语言选了英语(没办法,就会这个),国家范围直接选了“全球”。对了,它还得让你写一小段自我介绍,说说你爱好啥的、为啥想找笔友。我写了几句简单的大白话,强调喜欢聊聊生活、兴趣啥的,觉得挺实在。
第二步:沙里淘金找笔友
注册完了才能进“找人”的页面。乖乖,人可真不少!一堆头像和简介密密麻麻的。右上角有个筛选器,特别好用。我就开始点点点:
- 地区:先点了“法国”——一直对法国文化好奇。
- 年龄:划拉到跟我差不多岁数的范围。
- 活跃度:这个很关键!优先选了“最近几天在线”的,怕找太久不上线的,信发出去石沉大海。
- 性别:都行。
- 目的:勾上“文化交流”、“友谊”。
筛完一看,名单缩水不少,目标也清晰多了。我开始一条条翻人家的自我介绍。得,这个挺对我胃口!一个法国老哥,自我介绍里写喜欢徒步、摇滚乐和电影,也说想交朋友、了解不同文化。就他了!点进他主页,有个大大的“发送消息”按钮,戳它!
第三步:写出第一封信
点开写信的框,突然有点小紧张,生怕一开口就尬住。网站倒是贴心,给了一些开场白的建议模板,像“我看了你的资料,对XXX挺感兴趣的…”。不过我没照抄,就用自己的话打了招呼:
“我是XXX(我的用户名)。在网站上看到你的资料,感觉你挺有趣的!我也超爱电影,特别是科幻和独立制作那挂的。看你资料写喜欢徒步?太巧了,我也经常爬山!不知道法国那边有什么好路线?……”
就是先介绍自己,提了我们共同点(电影、爬山),再问了他一个问题(法国徒步路线)。写完自己读了一遍,感觉挺自然,点击发送!网站提示发成功了,说对方上线后会看到。
然后?就是等呗。这个是真急不来。我那法国笔友隔了两天才回信!收到网站发来的邮件提示,赶紧登录上去看。回得还挺长,聊了他最近看的电影(正好也是我喜欢的类型!),还介绍了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几条步道,末尾还问了我这边的天气和爬山环境。点开看到有回复的那一刻,心里头莫名有点小激动。
第四步:唠起来,也发现了点小毛病
有来有往几次之后,慢慢找到点节奏。聊电影、音乐、户外活动、工作日常,还有两边一些生活习惯上的趣事,比如他们那边面包多好吃,我们这边早餐吃啥。
但是,问题也来了:
- 慢是主旋律:等信太磨人!时差、工作忙都可能耽误,短则一天,长能等上一星期。急性子估计受不了。
- 网站功能……有点弱:纯纯就是个信匣子。除了发私信、在个人主页更新一下状态、加个关注,别的啥也没了。像照片这种,都只能通过文字描述或者链接方式分享(我一般先问对方能不能看我的相册分享链接),平台自己不提供上传功能。
- 界面真的复古:看久了也习惯了,不过有些小地方操作起来还是没那么顺手。
- 筛选器效率待提高:有时候筛出来的人,点进去看感觉跟筛选条件不大符,又得一个个仔细看。
唠唠
用下来感觉,这就是个主打慢节奏、纯文字交流的地方。别指望像聊天APP一样秒回。
好的地方是: 人挺多,全球哪的都有;筛选功能凑合能用;界面简单,没乱七八糟的东西;对想好好写信交流、体验不同文化的人来说,还挺纯粹。
不爽的地方是: 等信煎熬;功能太简陋,连传个图片都费劲;网站外表确实挺有年代感。
如果你也想交个远方的笔友,愿意花时间慢慢等、慢慢写,享受这种老派的书信感觉,那它能算个好地方。但要是急着找人唠嗑、或者想要炫酷功能的,趁早换地儿。我现在还是隔三差五上去看看信,像开个盲盒似的,每次收到回复还真有种当年等邮差的感觉,这劲儿挺难在其他软件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