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球5.0使用教程来了!新手也能快速上手看世界!

说起来这谷歌地球5.0,那可真是有点年头了。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就突然想起来这茬了,可能是怀旧,也可能是想看看当年的地球跟现在有啥不一样。于是乎,我就开始了我的折腾之旅。

开始折腾:找安装包可费劲了

第一步,那肯定是得先找到这老古董的安装包。我先是在自己那堆积如山的老旧光盘和U盘里翻箱倒柜,想着当年是不是刻录过或者存过这玩意儿。你还别说,那时候特喜欢收集各种软件,觉得以后肯定用得上。结果,大部分都吃灰了。

翻了半天,啥也没找到。心里就有点打鼓了,这玩意儿现在网上也不好找,毕竟都多少年了。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一些老软件的犄角旮旯论坛里搜了搜。你猜怎么着?还真让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帖子里给翻出来了! 那心情,简直跟挖到宝一样。

下载下来,一个几百兆的文件,看着不大,但在当年也算是个大家伙了。我赶紧用杀毒软件扫了一遍,确认没啥问题,这才松了口气。

安装与初体验:既熟悉又陌生

接下来就是安装了。我特意找了台配置不算太高的旧电脑,怕新系统不兼容。双击安装包,弹出来的界面那叫一个经典,朴素得很。一路点“下一步”,也没啥特别的选项,装起来倒也还算顺利,没出啥幺蛾子。

装好之后,桌面多了个小地球的图标。我深吸一口气,点开了它。

“哗”一下,熟悉的地球旋转动画出现了,虽然分辨率跟现在的没法比,但那个感觉,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去了。界面嘛跟现在的版本比起来,按钮,菜单,都显得有点“粗犷”,但功能区划分得还挺明白的。

我先是习惯性地搜了搜自己家。在搜索框里敲下地址,回车。地球“嗖”地一下就转了过去,然后慢慢放大。看到那个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轮廓的街区,心里还真有点小激动。

四处溜达:重温当年的功能

然后我就开始瞎转悠了。先是去了几个著名的大城市,看看当年的样子。什么纽约,巴黎,北京,挨个瞅了一遍。那时候的卫星图,清晰度肯定不如有些地方看着还有点色差,或者云层遮挡。但那种探索的乐趣一点没少。

我还特意试了试那个时候就有的历史影像功能。这个功能我印象特别深,可以看到一个地方不同年份的变化。我找了个发展比较快的区域,来回拖动时间滑块,看着一片农田慢慢变成高楼大厦,那种时空穿梭的感觉,挺奇妙的。

还有就是那个3D建筑。虽然那时候的3D模型比较简单,方方正正的,没现在这么精细,但在当时看来已经很牛了。我记得当年还喜欢在城市里低空飞行,假装自己在开飞机,哈哈。

对了,我还试了试添加地标,写点备注啥的。这个功能现在也常用,但在5.0版本里,操作起来也挺顺手的。

  • 搜索地点:基本操作,没啥难度。
  • 缩放拖动:用鼠标滚轮和拖拽,跟现在差不多。
  • 倾斜视角:这个得按住Shift键再拖动鼠标,能从不同角度看。
  • 历史影像:这个是我的最爱之一,看看过去的样子。

整个体验下来,感觉谷歌地球5.0虽然老,但核心的那些功能都已经具备了。操作逻辑也跟现在的版本一脉相承,所以上手基本没啥障碍。 跟现在的新版本比,它肯定少了些酷炫的功能,比如更精细的3D模型、街景视图的覆盖范围也没那么广,数据更新也没那么及时。

一点小感慨

这回重温谷歌地球5.0,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就像翻开了一本旧相册,满满的都是回忆。那时候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能有这么个软件,可以足不出户就“看遍世界”,简直跟开了天眼似的。

虽然现在我们有更高清、更智能的地图工具,但回过头看看这些“老前辈”,还是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脚步有多快。也挺佩服当年开发这些软件的人,在那个技术条件下就能做出这么棒的产品。

好了,今天的实践分享就到这里。偶尔怀旧一下,捣鼓捣鼓这些老物件,也别有一番风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