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又到了咱分享实践经验的时候了。这回咱聊聊《龙之崛起》这游戏的布局图。这玩意儿可没少折腾我,不过也算是摸索出点门道来了。
最初的瞎折腾
刚上手这游戏的时候,我也是两眼一抹黑。看那些大佬的截图,哇,规划得那叫一个漂亮,什么资源区、居民区、军事区,井井有条。再看我自己的,那简直就是“狗啃泥”现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居民幸福度老是上不去,仓库里的东西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要么就是道路堵塞,小人儿们推着车在路上转圈圈。
我记得最开始,我就想着,把房子都堆一块儿,人多力量大嘛结果?市场覆盖不到,水井也供应不上,三天两头不是着火就是闹瘟疫,头都大了。后来学乖了点,知道要修路,要让市场大妈能走到每家每户。但还是不行,工业区和居民区混在一起,那叫一个乌烟瘴气,居民抱怨声此起彼伏。
摸索期:开始有点章法
后来我就琢磨,这不行,得学学。我就开始观察,这游戏里的建筑都有啥需求。比如:
- 民居:需要食物、水、娱乐、瓷器、茶叶等等,还得安全,不能离工业太近。
- 农业:农田得靠近水源,仓库也得跟上,不然粮食烂地里。
- 工业:比如那个泥坑和瓷器房,得有原料供应,成品也得有地方放,还得方便运出去卖钱或者供给居民。
- 商业:市场是核心,得让它能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民居,货源也得充足。
- 安全与宗教:巡捕房、瞭望塔、宗祠什么的,都得考虑到。
我就开始试着分块。先把农业区单独划出来,保证灌溉。然后居民区,我尝试搞那种“回”字形或者“丰”字形的布局,中间放市场、水井、娱乐设施,外围是房子。这样一来,覆盖率确实高了不少。特别是那个瓷器房,一开始我老是搞不明白,后来发现得先有泥坑,再有黏土仓库,再有瓷器房,再有瓷器仓库,这一条龙服务得跟上。
那阵子正好工作不忙,闲着也是闲着,就天天对着电脑屏幕规划。我会先在一张纸上画草图,模拟一下道路走向,想想哪些建筑可以放在一起,哪些必须隔开。比如,我会把产生污染的工业建筑,像什么冶炼厂之类的,尽量放到下风口,或者用一些树木、公园隔离开。
逐渐成型:我的“模块化”思路
玩得久了,我发现搞“模块化”布局挺好使的。就是把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区域当成一个模块,比如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自给自足的居住模块,里面有市场、水井、部分娱乐设施,可能还有个小宗祠。然后根据地图大小和资源分布,把这些模块复制粘贴,再用主干道连接起来。
具体的实践步骤大概是这样:
- 勘察地形和资源:开局先暂停,好好看看地图,哪里有矿,哪里有肥沃的土地,哪里适合建城。
- 规划早期核心区:先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我会先建一个小型居民区,旁边配套农田、粮仓、磨坊、市场。水井肯定不能少。
- 发展基础工业:比如木材、黏土、石料。这些是早期发展必不可少的。我会把这些工业区设置在离核心区有一定距离,但运输又不算太远的地方。
- 逐步扩展:当第一个核心区稳定后,就开始考虑升级住房,这就需要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了。这时候就要规划新的工业模块,比如陶瓷区、丝绸区。
- 考虑美观和效率的平衡:纯粹为了效率,可能城市不好看。我后期会开始加一些装饰性建筑,比如花园、雕像,调整一下道路,让城市看起来更舒服。虽然这游戏主要还是看数据,但自己看着顺眼,玩起来心情也好嘛
- 军事和贸易:这个也得提前规划,城墙怎么走,兵营放哪里,码头贸易区怎么搞,都得想特别是有些关卡,敌人来得早,军事布局慢了就得重开。
我还发现,仓库的摆放特别重要。我一般会在生产建筑群附近放一个“接收”仓库,专门收这些初级产品,然后再在居民区市场附近放一个“供给”仓库,专门放民居需要的各种物资。仓库管理员会自己去调配,这样效率高很多。
最终的感悟
《龙之崛起》的布局没有绝对的“最优解”,很多时候都是根据具体地图、资源、任务目标来调整的。我分享的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习惯和摸索出来的经验。最重要的还是多尝试,多思考,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改动,就能让整个城市的运作效率提升一大截。比如,我曾经为了一个瓷器厂的布局,反复拆了建,建了拆,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搞定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是没得说。
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希望能给还在苦恼布局的玩家们一点点启发。下次有机会,咱再聊聊其他游戏的实践心得!